原创 连俊翔 仝若楠 上观数据
“逃离北上广”一直是网络热词,而还未结束的这场疫情,让离开大城市、去往中小城市,再次成为很多年轻人热议的选择。
那么,疫情和人口流动之间到底存在怎样的关系?
疫情影响短期人口流动
尽管在社交媒体上曾弥漫“逃离上海”的论调,但从实际数据上来看,目前还无法推导出 “离沪潮”的发生。
从铁路运行数据看,6月7日至6月13日,上海日均预计发送旅客约为3.24万人,日均预计到达旅客2.492万人。两者几乎持平,相比2021年同期的25.1万人(发送)和26.6万人(到达),都存在较大差距。
原因可能是上海铁路目前尚未完全恢复常态,班次相对较少。
而在其他出行方面,根据高德地图的迁徙大数据,苏州、嘉兴、杭州、南通、无锡五个长三角城市与上海的人口流动关系最为密切,而与2021年同期相比,今年上海到这些城市的意愿迁出指数和实际迁出指数都有所降低。
2021年6月8日,上海到苏州的意愿迁出指数为32.01,实际迁出指数为19.11,分别是2022年6月8日迁出指数的2.85倍和5.79倍;而从上海到嘉兴与杭州的迁出指数仅次于苏州,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上海到这两地的实际迁出指数也分别下降了3.32倍和4.1倍。
当然,迁出指数较低,和目前交通不便、各地防疫隔离措施较严存在较大关系。
那么,未来上海人口是否会有所变化呢?
一个可以参考的例子也许是武汉。
从2020年武汉的数据来看,疫情后的确会出现短暂的人口流失。
武汉市测绘研究院罗名海研究员根据百度地图位置服务数据发现,2020年2月,受疫情的影响,武汉居住人口与就业人口分别下降至2019年平常时段的62%和22%。
但另一方面,从武汉的数据也可以发现,疫情对人口流动造成的影响只是暂时的,疫情结束后,在短时间内流出的人口将逐渐回流。
武汉2020年4月解封后,人口规模便显著回升,居住人口恢复至2019年平常时段的76%,就业人口恢复至60%;5月武汉全面复产、复工、复业后,居住与就业人口便进入平缓的恢复期;到 2020年12月,居住人口已恢复至2019年平常时段的97%,就业人口也已恢复至平常时段的92%。
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任远教授表示,从短期来看(一般来说在疫情发生后半年内),新冠疫情会对城市的人口流动造成明显影响。表现为社会经济活动下降,新增就业机会减少、城市的失业率增加等,会导致人口减少流入、增加向外流出,外来人口的回流或者离开也表现得非常明显。但这种流出是非常短暂的,随着疫情的结束也将迅速反弹。
长期流动与经济社会发展有关
若将时间维度进一步拉长,观察武汉近两年的人口数据变化,就会发现,疫情后武汉的人口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是近两年全国人口增长最多的城市。
2021年,武汉常住人口达到1364.89万人,相比2019年增加了243.69万人,为中部地区人口第一城。
从增幅上来看,武汉近两年的增幅也显著提高。
以两年为间隔进行观察,2019年至2021年,武汉常住人口的增幅达到21.73%;而2017至2019年,增幅仅为2.93%,相差了7.41倍;2015至2017年增幅为2.69%,相差了8.08倍。
任远教授表示,城市人口的变动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经济快速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就能带动人口的流动和集聚。
武汉近两年经济的快速发展便是最好的证明。
2021年,武汉GDP达到17716.96亿元,成功排进全国前十,位列第九。在增速上,武汉达到全国领先的位置,经济后劲依旧强盛。2021年,武汉GDP实际增速为12.2%,名义增速则达到13.5%,均快于GDP前十名的其他城市。
当然,并非所有的GDP增长都能和人口流入挂钩,但武汉GDP增长的主要动因还是工业的增长与优化。2021年武汉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2%,是近9年以来的最快增幅。值得一提的是,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成倍增长。2018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为3438个,而到了2020年,已增加至6131个;2021年更是增加至9151个,相比2018年翻了2.66倍。2021年,武汉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八,中西部第一。
高新技术企业大部分为制造业,其数量提升,吸引和容纳了大量年轻优质劳动力,这也是为何武汉人口能在疫情后快速增长的原因。
一线城市仍是重要人口流入地
那么,到底是什么在影响疫情后人口的流动?
如果从数据来看,疫情以来的近两年来,除北京外,一线城市并未出现人口流失的情况,相比2018与2019年,上海、广州、深圳的人口依旧在不断增加,并且增幅还有所提高。
2020与2021年,上海常住人口增加了近14万人,增幅达到0.57%。相比于2018与2019年,增幅有所提高,增加了0.2%。
深圳在这两年间人口增加了102.04万人,广州也增加了82.93万人,增幅分别达到6.12%与4.61%,相比2018与2019年,增幅也分别提高了1.64%和1.16%。
北京常住人口的下降也与疫情关联不大,早在2017年,北京常住人口便进入下降趋势,平均每年减少1.36万人,2018年减少的人口数量最多,达到2.7万人。而这背后的原因较为复杂,不仅包括生活成本的压力,也包括户籍政策等因素。
不过,疫情后,二线城市的人口流入开始出现分化,从地区上来看,中、西部城市近两年人口吸引力增强,除武汉外,成都、长沙、南昌人口快速增长。
2021年,成都市GDP为19916.98亿元,排名全国第七,实际增速为8.6%。同年,成都常住人口达到2119.2万人,人口总量在全国名列前茅,挤进前五。其中2020年与2021年增幅较大,2年间增加了近461.1万人,增幅达到27.81%。
长沙与南昌近两年人口增幅也较为显著。2021年,长沙市常住人口为1023.93万人,相比2019年增长了184.48万人,增幅达到21.98%;南昌2021年常住人口为643.75万人,相比2019年也增加了83.69万人,增幅为14.94%。
此外,长三角沿海城市的吸引力依旧强盛。杭州、苏州、南京、合肥等城市人口稳定增长。
2017至2019年是杭州人口快速增长的阶段,两年间人口增加了214.5万人,增幅达到22.66%。在2019年至2021年,增幅有所下降,但依旧增加了约59.1万人。
苏州与杭州相似,在2017年至2019年人口快速增长,增幅达到18.94%,而近两年有所放缓,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
南京与合肥是长三角近两年人口增长较快的城市。
南京近两年常住人口增加了92.34万人,增幅达到10.86%,总人口达到942.34万人;而合肥近两年人口总量也增加了127.6万人,增幅达到15.58%。
总体而言,疫情对城市人口流动更主要是短期的影响,随着疫情以后的经济恢复,疫情带来人口流出效应会逐步减弱和抹平。
最终,城市人口的发展还是受到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趋势的影响,尤其是产业对就业的影响。可以预判,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如果不采取人为限制,大量资源集中的一线城市仍然会是我国重要的人口流入地区,而部分经济发展更快的二线城市,也将从其他不发达地区吸引更多的人口流入。
原标题:《“离沪潮”发生了吗?疫情后的人口流动问题探讨》
公司名称: 亚游-亚游娱乐-注册登录站
手 机: 13800000000
电 话: 400-123-4567
邮 箱: admin@youweb.com
地 址: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