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为本,市场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咨询电话:400-123-4567

公司新闻

中国历史时间轴重要事件整理归纳

一条时间轴,串起中国的重要历史事件。通过时间和事件的记忆也能够更方便我们更清晰的了解各个时间段发生的重要事件,也方便我们对历史的学习。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国历史的部分知识内容,大家可以参考。

中国历史时间轴重要事件整理归纳

中国历史时间轴完整

夏(470年)

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2070年启称夏后建国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商(554年)

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殷

(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221年)

西周(275年)

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结束。

秦襄公带领军队救援周王朝,并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

因护送有功,襄公被封诸侯,秦才成为诸侯国。

春秋(294年)(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阶段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天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

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即春秋五霸)。

(二)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到公元1840年)

1、战国(254年)(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魏国李悝将变法首次付诸实践。

商鞅变法

公元前356年(第一次)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

公元前350年,商鞅第二次变法。

封建帝制社会

(公元前221年到公元1840年)

2、秦(15年)(前221年~前206年)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帝制国家——秦朝)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秦始皇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

3、西汉(209年)(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

刘邦就是汉高祖。

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同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分别率精兵出击匈奴,大败匈奴,经过此次漠北之战,匈奴无力与汉朝对抗。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公元8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

4、东汉(195年)(25年到220年)

25年东汉建立

73年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132年张衡发明地动仪

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中国

184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200年官渡之战

208年赤壁之战

5、三国(60年)(220年到280年)

220年曹魏建立皇帝曹丕魏文帝

221年蜀汉建立皇帝刘备汉昭烈帝

229年孙吴建立皇帝孙权吴大帝

263年魏灭蜀

6、西晋(51年)(265年到316年)

265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取了皇位建立了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280年西晋军队灭掉了吴国,正式结束了三国分裂的局面。

316年匈奴攻占长安,西晋结束

东晋(103年)(317年到420年)

317年东晋建立

383年淝水之战(东晋←→前秦)

7、南北朝(169年)(420年到589年)

420年南朝宋建立

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融合)

8、隋(37年)(581年到618)

581年隋朝建立(外戚杨坚掌握大权。

581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589年隋军挥师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归统一

605年开始开通大运河

611年隋末农民起义开始,山东长白山农民起义爆发

8、唐(289年)(618年到907年)

618年唐朝建立,隋朝灭亡

627年-649年贞观之治

713年-741年开元盛世

755年-763年安史之乱

875年-884年唐末农民战争

11世纪中期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9、五代十国(53年)(907年到960年)

907年后梁建立,唐亡,五代开始

916年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10、北宋(167年)(960年到1127年)

960年北宋建立

1005年宋、辽澶渊之盟

1038年李元昊建立西夏

11世纪中期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1069年王安石开始变法

1115年完颜阿骨打于会宁建立金

1125年金灭辽

11、南宋(149年)(1127年到1276年)

1127年金灭北宋,北宋皇帝钦宗的弟弟赵构于同年登上皇位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1140年宋、金郾城大战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12、元(97年)(1271年到1368年)

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元

1276年元灭南宋

13、明(276年)(1368年到1644年)

1368年明朝建立,元朝结束

1405年-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16世纪中期戚继光抗日倭

1553年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28年明末农民战争爆发

14、满清(267年)(1636年到1911年)

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

1644年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农民军攻占北京,明亡

中国历史的重要事件

1、阪泉之战(约前2700年—前2500年)

黄帝征服中原各族的过程中,与炎帝两部落联盟在阪泉(保存传说最多的是冀西北的涿鹿)进行的一次战争。

阪泉之战对开启中华文明史、实现中华民族第一次大统一有重要意义。

2、涿鹿之战(约前2700年—前2500年)

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跟来自南方的蚩尤部族在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一带进行的一场大战,对于古代华夏族由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产生重大影响。

3、鸣条之战(约前1600年)

夏朝末年在商灭夏的战争中,商汤率领商部落士兵与夏军在鸣条(今山西运城夏县之西,一说在河南封丘东)进行的一场决战。

夏王朝灭亡,商汤建立商朝。

4、牧野之战(约前1130—前1018年)

又称“武王伐纣”,是周武王的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河南省淇县南、卫河以北,今卫辉市境内)进行的决战。

商朝战败,纣王自杀,商朝覆亡。

5、繻葛之战(前707年)

郑国在繻葛(今河南省长葛市北)大败周室联军的一次反击作战,使周天子的威严一落千丈,战后周王室开始衰弱,诸侯国势力大增,竞相争霸。

关键词:高考历史

雍正的西北大将军是年羹尧。平定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罗卜藏丹津不是回回,他是青海和硕特蒙古首领。平定卓资山叛乱,也是和蒙古的反王打仗。(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雍正的西北大将军是谁 相关知识介绍

雍正的西北大将军是谁

年羹尧的西北绥远大将军只是一个临时官职,班师撤回时,军队各归原建制,印信缴还,大将军的官衔也随之消失。当然,这个西北绥远大将军也没有相应的品衔对应,所以当时的年羹尧虽然手握几十万兵力、节制西北四省,也只不过是被雍正皇帝临时授予的特权,他实质上的官衔和品衔还是按照之前担任的川陕总督来的,也就是正二品官员。

《雍正王朝》中,被任命为西北绥远大将军的年羹尧,自上任的第一天,便开始了“一意孤行”的“作死”旅程。从皇四子胤禛的潜邸奴才,到超品品衔的一等公爵、太子太傅、赏穿四团龙服、戴三眼花翎,年羹尧走到了朝臣的巅峰状态。

但在其“卓越”的作死表现下,雍正皇帝“顶不住”朝野压力,将越来越张狂的年羹尧贬为杭州将军。

雍正时期西北打什么仗

和通泊之战

准噶尔军的首领,也是准噶尔汗国的首领噶尔丹·策零,亲自带兵,并带上了几乎全部的准噶尔军精锐。总兵力三万余人,主要是骑兵,并带有少量火炮和火枪兵,野战能力超强。

清军的统帅是傅尔丹,总兵力两万余人,这其中包括京八旗约六千人,其中前锋的鸟枪配备率过半。车骑营约九千人,这是战车部队,主要应对骑兵的,另外还有各类杂军八千名。

和通泊之战,清军损失惨重,精锐尽失,随军的近二十位将领,多数战死。其中四位将军,全部自裁身亡,还有七位王公大臣也是死于乱军之中,只有个别逃了出来。

雍正年间的西北战事是什么原因

雍正年间的西北战事是为了保密并削弱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西北战事是雍正四年,雍正皇帝筹划用兵西北,为求保密并削弱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密旨由怡亲王允祥、大学士张廷玉、蒋廷锡于内廷密筹办军需。

雍正七年,清军大举征伐西北两路,六月初十正式设立军需房于隆宗门内,公布密办军需人选,选内阁中谨慎缜密者入值,以处理紧急军务,旋即改称办理军需处或军需处,再改称办理军务处、军机房。

关键词:高考历史

摄政王的话就是代替皇帝执行某些命令,因为真正的君主生病,或者是年纪比较小,在皇帝不能够掌握政权才会有摄政王,由摄政王帮忙做最后决定。这个时间皇帝是受限制的,但是地位是高的。(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摄政王和皇帝谁地位高 原因是什么

摄政王和皇帝谁地位高

摄政王,是指在君主制国家里,由于即位的君主年幼、生病或神志不清,或君主出访国外等原因而暂时代替君主行使国家领导权的人。通常由君主的亲族或戚族担任。如中国清世祖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宣统中醇亲王载沣摄政。

皇帝那是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其手中的权力不言而喻,所说的话更是一言九鼎,所写的文案都是以圣旨的行事下发,所谓朕之天下。然后事实并不能一概而论,也有特殊情况的,历史上傀儡的皇帝也不是没有。

摄政王的权利还是很高的,但是要是论地位还是皇帝要高一些的。

历史上的摄政王都有谁

1、周公

周公,姬姓,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

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周公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 周公一生的功绩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2、爱新觉罗多尔衮

爱新觉罗·多尔衮,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出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老城)。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崇德六年(1641年)至七年(1642年)的松锦大战中立下卓越战功。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以辅政王身份辅佐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帝位,称摄政王;顺治元年(1644年)指挥清军入关,清朝入主中原,先后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

古代摄政王都负责什么

摄政王不但有辅助皇帝办理政事,更可以替皇帝行使皇权。

摄政王通常由君主的亲族或戚族担任,是代替或代表出国的、年幼的、生病的或神志不清的及不具备执政能力的君主行使国家领导权的人。在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是西周时期的周公摄政。因为古琉球国是属于中国的藩属国,因此当古琉球国王位更迭时,我国还派使节前往监国,也相当于摄政王地位。

关键词:高考历史

平台注册入口